火炕的记忆

作者:齐玉生(太原) 发布时间:2022-08-23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住的是窑洞,住过砖窑洞,也住过土窑洞,不管是哪种窑洞,都会有一盘土炕。我家睡的就是火炕,简称炕、也有的叫大炕。火炕,是北方人过冬的取暖设备,既做饭又取暖,一举两得,历史悠久, 实惠实用,延续至今。我就出生在这样的火炕上,是火炕陪伴我长大的。现在我弟兄们回去后还是一条大炕,不怕挤、不嫌吵,听着鸡鸣狗吠,要得就是这个热闹。

       据查,火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来源于“火窝子”,也就是“烧地卧土”:即在地面掘土挖坑,然后在坑内点燃柴草使地面受热。《左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恶寺人柳,欲杀之。及丧,柳炽灰于位,将至,则去之。比葬,又有宠。”原来元公在寒夜守丧,不能像平时那样“衣狐裘,坐熊席”,而要依据礼节“寝苫枕草”。而寺人柳善于逢迎,先用炭火把元公坐处烤热,元公将至再将炭火除去,元公坐在热乎乎的地面上心里十分高兴,把本来要杀死寺人柳的念头打消,转而宠幸了起来。寺人柳是死是宠没有人去研究,但其发明的“烧地卧土”却得到了发展,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改进,从而发明了我们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火炕,而且根据砌成的形状形成了“万字炕”、“镰刀炕”、“蔓枝炕”等多种形式。有人推断,火炕由此而生,又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不仅百姓居室常见,而且地方族人也把它引入皇宫。我在盛京皇宫参观时,就看到了好多内设火炕,而且一室内设几铺,这样既解决了坐卧起居问题,又可以通过如此多的炕面散发热量,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便于取暖过冬还干净卫生。

       我在农村生活时,多次看到过打炕的程序,即盘新炕或维修炕道,我们家也弄过几次,我从中帮忙,也了解了一些火炕的情况。那是要有好的工匠,有好的技术,否则,只冒烟不着火;或是部分热部分凉,冷热不均。火炕的构造:是用一些砖竖起来跟阅兵似的,筑成四五条通热气的烟道,跨度约20公分宽,有的地方上面盖砖、石板;有点地方上面盖用麦秸和土和成泥后,特制的炕坯等。我们那儿用的是薄石板,再用掺有麦糠的泥糊牢抹平,等晾干或烘干后即可睡人。需要注意的是,石板和泥层不能太厚,太厚了烧热有困难,浪费燃料;但也不能太薄,太薄了不结实,特别是小孩子一跳一蹦就坍塌,热量也有限。还有烟道的两头要衔接好,一头接灶火,一头连烟囱,烟囱通过墙壁又在窑背上有出口,出口还要有一定的高度,既安全又通风。还要注意,进烟处要低,出烟处要高。火炕的作用:一年四季的睡、躺、坐、靠,也相当于城市的棕床、席梦思和沙发,要陪伴农村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另外对颈椎、腰椎、腰腿疼、风湿病都有一定的疗效。火炕的里边是墙,前边是炕沿,好一点的人家是杏木、梨木或枣木的,比较结实不走形也好看,我们家的新炕沿就是枣木的,而且是两根整体木料,紫红色、光溜溜,时间越长越好看。

       火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利用率是十分高的,很充分,可以说农村人把它发挥到了极致,好处多多,方便生活,诸如:用它来烘粮食、烘枣、烘核桃、发酵面;用它烘好黄土,揭起席子,孕妇直接生产于黄土上,相当于简易产床,既减少了血污染还防止了细菌传染,农村人就是这样出生的;早些年,农村人的婚礼也是安排在窑洞的火炕上,闹洞房的热闹不仅让年轻人不能忘,使老年人也记忆犹新。还有,在墙根订一个约10公分的铁环,用来拴孩子,从会爬了一直要拴到会走了,防止掉脚底地上磕碰着;另外人们肚子疼,在后炕上趴一会就好;风寒感冒,在热炕上捂块被子出一身大汗,也就减轻了许多。火炕的靠墙面还贴有各式各样的墙围子,或纸或布、或画或相、颜色鲜艳、图案多样,从而也进一步装饰美化了火炕,既赏心悦目,又温馨愉悦。

       我们家的炕,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睡在后炕,即离火源近的地方,比较暖和,父亲有寒腿病,但也有为了前炕的暖多烧火,而后炕烧得不能睡,只好多铺垫东西,缓解热度;母亲一直睡在前炕,即靠窗户的一侧,相对凉一点;我弟兄们在中间睡,冷热相宜,这也是一般人家的睡法。

       当时,农村人口多,住房紧张,家家户户的火炕是都是满满的一炕人。若遇到婚丧大事时,来的亲戚比较多,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走不了,都得借宿,火炕显得就更加紧张。这时孤寡老人家仍为首选,然后是邻居及全村,不仅要腾炕,而且还要拿出铺盖,瞌睡的早已进入华胥国,不瞌睡的就张家长李家短地絮聒到天亮。我记得,有一次跟上母亲去她的娘家参加一个婚礼,人比较多住不下,一盘炕通常挤一下睡七八个人,我们竟然睡了十几个。

       农村人是离不开火炕的,生产队开大会是在炕上,坐几十人,地上站几十人,窑顶挂一盏大油灯或汽灯;农村人听瞎子说书也在炕上,和开大会是一样的,我小时候听《小八义》、《呼延庆打擂》、《薛丁山征西》等,就是在这样的火炕上听得;农村人待客、吃饭、串门、闲谈、做针线活,也多数在炕上。客人进门后,第一句话就是“快上炕”、然后是“往里坐”、再则是“躺一躺”等,显得非常亲切、非常热情、关系又非常的融洽。我喜欢冬天的火炕,饭菜的飘香、蒸汽的雾剂、炕上的暖和,母亲的忙碌,父亲的幽默,一家人的团聚,简直是一幅雾里看花的美景。我们家冬天烧炕,由于没有煤,父亲就在大山里刨大柴和树根,荆条根居多,结实耐烧,火苗小着得慢,热度不减还持久,我们也可以在鏊子上焙烤薯片、瓜子、桃仁等供零食。

       我们上高小时,那炕就是通盘的,也叫通炕,即从窗户一直通到后窑底,窑深两丈五,炕长两丈五,我们一个班的20多个男生都要睡下,20多个女生也是一条通炕。火炕也有火大的时候,弄不好会因为火势发威、被褥被烧、经济受损、人员烧伤,煤气中毒等,虽属少数,但水火无情,还是小心没大错。

       我们家经济条件好转后,三弟让母亲去住楼房,母亲不习惯,还是回到了自己村子里的火炕上。有母亲在、就有火炕在,也就有我们的大家在。每次回去看望父母亲,过年、过节、过生日,在炕上摆个方桌,摆上饭菜,一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聊,何等的热闹;闲暇时,也摆个桌子,正儿八经的席地而坐,扑克、象棋、麻将,与父母亲同乐,何等的欢愉;晚上,一家人一条大炕,聆听父母的回忆和教诲,议论家长里短,又是何等的高兴,有时竟要拉呱到凌晨,今夜无眠,也无倦意。

       近年来父母不在了,睡火炕的机遇也没有了,只有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我觉得,火炕上的人是诚实的人。火炕有土,以土而诚;火炕有石,以石而实;火炕有砖,以砖而钻;火炕有烟,以烟而研;火炕有火,以火而力;火炕有道,以道而德。火炕上的人,说话算数一诺千金,说干就干一鼓作气,说成就成一气呵成。

       火炕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我常梦回火炕。我十分感谢火炕,不会忘记火炕,永远牢记火炕……

文章来源:《寿阳家》杂志


【声明】:LifeAdd生活方式登载该文章目的是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若无意侵犯您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标签: 火炕

高品质生活资讯平台

『LifeAdd生活方式』是一家引领高端品质生活的互联网平台,聚焦前沿时尚风潮,为高品质人群推送生活资讯和商业信息,链接高端商业与高端人群生态圈。

业务范围

经营规则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平安幸福中心A座7层
82918700@qq.com
微信号:82918700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