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得从六年前说起。那一年6月脑梗,导致一耳失聪,不得不从单位返聘的岗位上退下来。居家几日,百无聊赖。书看不进去,字写不下去,心总在外飘着。夫人说去公园吧,你不是喜欢拍照嘛。又可散心,还能迈开腿,对身体有好处。你以前当导演和审节目,总说人家摄影应该如何如何,你也去试试呀!我说此话在理,咱家明天就去。
闺女女婿听说我要去拍照,拿来一套刚买的日本数码相机,长枪短炮齐全,档次挺高。我说太沉,咱就是去玩玩,不找那个罪受。正好其时智能手机比较火,能拍照,能上网,还能写微博、发微信,他们立马给我买了台华为,替换了跟随我多年的摩托罗拉。就这样我玩上了手机摄影。
最初,也真是玩玩,很随意,不讲究,但拍外孙的生活照却很用心。外孙跟我同一天生日,再加上隔辈,感觉分外亲。当时制定了一个计划,从一岁拍到上学,然后编辑成册,等他18岁时,作为礼物送给他。现在照相任务完成了,编了四大本相册,近800张照片。无事时,我们老两口时常打开看看,特别温馨。几乎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
图片来源:《寿阳家》杂志
再说去公园拍照,开始只在附近的紫竹院走走,几天下来,新鲜感没了,于是再换一个。好在北京公园多,让我经常能保持一种探求的冲动。来京四十余年了,许多公园还是第一次去。不是玩手机摄影,真懒得跑。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是泛泛拍摄没什么意思,应该增加一些难度。新、奇、绝三字,成为了拍照的新追求。这样一来,又有一种新动力推动我在公园里追寻,每日流连忘返,乐此不彼。
每年五一前后,我们又上八达岭农村长住,11月初回城。换个环境又有许多风景供我拍摄。尤其是夏日傍晚,凉风习习,光线极佳,正是拍照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也是我一天当中最愉快的时候,有诗为证:
每近黄昏别样痴,
爬山越岭敏如狮。
高天若有流云在,
定会颠狂归又迟。
有人不理解,问摄影有什么乐趣,值得一个花甲之人四处奔走那么痴迷?我说咱首先是好这一口,搞了一辈子影视,对视觉艺术有偏爱。二是摄影是发现美捕捉美的活动,说得文化些它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时需要抢,有时需要等,有时需要创造,手脑并用进行创作。当你获得一张美图,那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一种满足,一种抱得美人归的感觉。
几年下来,照片拍了若干,拍摄技术显著提高,久治不愈的腰椎间盘突出似乎也好了许多。以前一年一犯,现在几年未犯。都说此病是坐出来的,现在却让“跑”给改善了,谁说不是意外的收获呢!
家里人见我玩得高兴,特别支持。每一次摄影归来,夫人总要先睹为快,称赞几句并奖赏好饭好菜。每两年女儿就给我更换新手机,说是要跟上技术的更新换代。
可是拍摄的那么多照片,除了偶尔自我欣赏一下便没什么用了。看来只拍还不行,同时应该开拓一下出口通道。朋友介绍说,网上有一个可发图片的平台叫《图虫》,于是下载相关软件,不时把拍摄的照片传上去。后来发现《今日头条》影响更大,便申请认证。到现在为止,共发微头条740多条,获赞2.1万次。被人称赞,也是一种快乐呀!
照片在微信群里的影响也鼓舞了我,我的手机里有十好几个微信群,照片按性质经常发在不同的群里,随时把自己的摄影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当然也收获了不少赞誉。这期间,我还在单位离退休人员中组织了读书兴趣组,并主持和社区居委会合办摄影诗文展,原先每年三次,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改为每年二次,南北两个小区的十二块展示橱窗自然少不了我的照片。单位每年还选取我的照片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展览,作品连年获奖,为单位离退休人员争了光。
值得一提的还有诗的创作,近年来也写了不少,每年五六十首问世。俗话说诗情画意,一些美景美图常常触动诗的灵感,于是就把它变成了文字,反过来又给照片增添了一抹亮色。如为应县木塔题照:
阅世近千年,
人间几变迁。
一身无寸铁,
昂首向苍天。
如为落叶题照:
随风起舞别家慈,
又到归根化土时。
落地身轻难自主,
痴心一片有谁知?
如为颐和园秋色题照:
颐和秋韵起何方?
山后流金丽水长。
从此昆湖无素面,
西堤东岸竞辉煌。
如为寒蝉题照:
已感风凉暑渐消,
长吁短叹怨天高。
声声直上行云里,
山里听来似管箫。
到了年终,选取自认为好的诗照汇编成册,通过巜美篇》平台印制成书。算是给后辈留的一份念想,也满足了现在的虚荣心。在职时拍的电影电视作品,属于职务作品,版权是单位的。现在出的书,版权才是咱自己的。
图片来源:《寿阳家》杂志
说到《美篇》,它推动我在手机摄影的道路上连上了两个台阶。一个是拍摄容量的扩大,一个是艺术的提升。
先说第一个。以前拍的照片在网上和微信群里一次最多发九张,因此拍摄时放不开手脚,拍多了也没必要。现在使用《美篇》,只要有内容你尽管拍,完了可以做成专题,二三十张照片加上解说、诗词,既是照片集,又是文章,图文并茂相映成趣。如《西堤桃汛》、《虎年春雪》等。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专题来拍照和作文,如《京张高铁兜风记》、《辛丑追春录》等。至于每年外出旅游,就是独立成章的一篇大专题,如《庚子中秋西游记》、《辛丑北游记》等。几年来,这样的“美篇”文章创作144篇,年终也把有保留价值的文章印制成书。
再说第二个台阶。摄影艺术水准的提升,除了多拍就是多看,从他人作品中得到启示,学到新的技法。在《美篇》上发表摄影作品的好多是专业摄影师,他们的照片及倡导的新潮影响和带动着我的摄影创作风格。比如画意摄影,就是从《美篇》上学来并努力实践的艺朮追求。
图片来源:《寿阳家》杂志
所谓画意摄影,说白了就是把照片拍出画的味道。这对摄影者要求很高,首先得懂画,在选景抅图时力求向你喜爱的画风靠近。我对齐白石画作的简约风格情有独钟,所以选择为主攻方向。其次得学会后期修图,把摄影作品修出画作的意境。现在我正在入门,能做一些低级修图了,如调个色调、加个字幕等等。我发现,修图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手机照片登上家乡的大美刊物《寿阳家》。有一年一张国旗飘扬的照片作为封面使用,当时心里的那个舒坦呀至今难忘!
文章来源:《寿阳家》杂志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