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文化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研究: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二、 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
十九大提出的是“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的概念?“农村”是一个非常传统工业化的概念。“农”对应的是“工”,意味着“农村”只能从事农业,是农民劳作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传统的“三农”概念。
“乡村”则是一个空间概念,意味着乡村除了农业以外,还可以有大量其他功能,比如生态服务、文化体育、教育、休闲、康养、观光体验等功能,可以催生大量新兴经济和非经济活动。
三、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怎么做
什么是乡村文化?隐藏在历史积淀塑造的人文内涵中;反映在乡村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里;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劳作方式。
如何提炼乡村文化?了解乡村文化的基本构成,吃透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历史,选择认同性强的文化符号。
乡村文化如何用于旅游开发?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 回归原始的情怀。
乡愁是什么?是远离乡土的人,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一种儿时的情怀;还原最初的味道,复旧型、复活型、复制型、复原型。
文化与营销有关系?文化的渗透放大——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与市场营销;传承至臻的工艺,文化的传承发扬——民俗文化/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四、 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建议
第一阶段:文化挖掘,现有文旅资源梳理,打造资源库一套;为后续的IP建设和推广提供数字素材,建设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成果库;
第二阶段:内容建设,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建设和提升各种服务内容和接待能力,增加娱乐项目,建立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一套;
第三阶段:主题活动,组织高端论坛打造品牌影响力,宣传旅游季、特色线路等,吸引周边游客来游玩;每年组织高端论坛一场,旅游季一期。
第四阶段:运营推广,安全防护意识、诚信经商服务;持续性的宣传报道、自媒体推广等。延续活动的热度,积极反馈游客体验,形成良好的循环。建立全渠道的销售推广模式,整合全旗产品,联系各个渠道进行推广销售。
五、 游客引进来
游客引进来的文旅建设思路,为游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个性化”的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和口碑是重中之重,要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基本文旅要素。为了让游客能多待几天,除了自然景观的吸引,还要考虑深度的体验和研学内容,满足游客的“商、养、学、闲、情、奇、文、体、农”九要素。
六、 产品卖出去
产品卖出去的产业振兴思路要考虑:政府、 创意、生产、品牌、IP和营销推广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产品包装和销售的全流程服务。
政府,是乡村振兴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是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组织者,是产品渠道销售推广的服务者、品牌建设的引领者。
文化创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产加工,生产过程的技术应用,增产增效降成本;加工过程和产品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服务。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是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不重视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著作权的归属,容易导致产品在销售火爆后,因为产品著作权归属不明确,引起销售竞争不当等行为,对企业和品牌产生不利影响。
品牌建设,自有品牌建设、市场调研、定向推广等等;推动产品从分散推广到品牌体系建设和运营的过程。
销售推广,分为线下和线上,线下又分为自有渠道建设、合作渠道建设、临时性展会渠道、大宗采购等等;线上又分为自有电商、合作电商渠道,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
七、 以终为始——运营为出发点
在执行方面,建议考虑运营前置!以运营为出发点,系统化整合资本投资、产品业态、规划策划、建设施工、品牌推广、销售运营等资源。让项目或产业能长期运行下去。
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
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依托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通信教育和科研方面的优势,联合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厦门建发等单位共建而成。研究院作为产业创新驱动中心,从移动动漫关键技术为起点,瞄准数字文化标准集群,向动漫、音频、视频、AR、VR、全息等全数字交互领域延展,布署引入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引入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从纵深与广度方向贯彻科研领跑理念,形成智力资源汇聚、知识专利集中落地的领先态势。同时,将科技成果服务于产业集群,积极向文博文旅商业应用、创业孵化输出,实现产能转化。
作者:张树亮——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专家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