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信基督,佛,道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曾经有过苦恼的问题,想在宗教信仰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去了解宗教,与信教的人聊天,去过教堂一次,看过介绍佛的书,也许没有缘分,也许受的无神论教育太深,至今没有一种教吸引我去信。人不能没有信仰,最后我决定信-----自己,非要有一种信仰的话,那我就信儒教吧。中国人是个很务实的民族,历史上没发生过对某种信仰达到狂热的程度,比如对宗教问题。这部分的应归功于儒家的世俗倾向。“信鬼神而远之”,充分体现了孔子这位东方哲人的睿智与深沉。
当代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又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国度。人为什么要信教?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各种问题,疑惑,有的能解决,有的只有宗教的教义帮助解决,基本上是安慰、劝导。不同的宗教解释不同,但结果应该一样,即让人的心灵平静。所以信那种教应该无所谓,看缘分了。我周围的人信佛教多些,估计是本来就多吧。信基督的次之,可能是因为广告宣传书多些吧。剩下的也不知道信什么教,反正见庙就烧香,见神就下跪。分不清楚庙、观,菩萨、老君区别,中国这种人最多。
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更为抽象和隐秘,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而言,它通常是许多信念生发的根源。信仰的本质属性就是超越性,是相对于“此在”的虚拟性的抽象存在。超越的目的就在于到达另一个自我精神满足的地带,这种地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自我解释和对世界的解释,是朦胧和模糊意识之中的火光。一切过于清晰的东西都难以成为信仰,因为它缺乏终极的诱惑力而容易使人满足或疲惫,这就是说,超越性、神秘性往往是信仰的前提。在神秘性上来说,所有的哲学都具有宗教性,而所有的宗教都具有哲学性。
信仰是一种人的思想“行为”,对思想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由于信仰具有超越性,所以因为这超越性,信仰才从变化无穷的世间万象和人类意识中作为某种稳定的、持久的意志被抽象出来,指向未来,并在历史的延绵中与推移,不断地通过对自身加以调整,长期地适应岁月的变迁,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指南针。信念通常建立在很多实际的需要之上,信仰则不大直接地关注实际,而是通过转化为信念来指导实际行动;信念通常是认识事物的基点、评判事物的标准、非做什么不可的坚决态度,信仰则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行为的最终统帅。
人还是有信仰好,心灵不至于浮躁,行为不至于没有准则。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