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为明末清初大学者,可能与我家有渊源,也可能到过我家,略微考证一下。
一:家谱记载:“旧谱谓傅氏自平阳来盂。然六世祖,痒生讳珩者,阳曲县学是,太原旧有原籍,平阳亦自太原而迁也”傅山为太原人,我盂县傅族与太原傅山一族是否有关系,不敢肯定,但有可能有关系。六世祖珩与傅山是一个时代的人,当时在太原当官,傅山当时也是一名人,而且傅山曾修了家谱,据此判断他们应该有些联系。
二:据《盂县志》载:“盂县妖民作乱,延及五台……”,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农民反清武装起义,跟傅山在盂县近两年的组织发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傅山在盂县点的一把火。傅山当了道士后,开始到盂县、平定、寿阳、祁县、汾州和晋阳一带活动。他在平定住了一年,盂县住了两年。于顺治三年(1646年)初,离开了盂县,回到了以晋祠为落脚点的汾西地区。他离开盂县不久,那里即爆发了反清武装起义斗争。
傅山在盂县期间有二年,当时我家在县城也算名门,既然都姓傅,那时盂县姓傅的也不多,按道理推测傅山应去我家拜访或我家邀请他去做客。
估计当时应是第六世:保,庠生,字定尔,配赵氏,继室武氏,子四。倬,庠生,配牛氏,栗氏,子一。价,处士,配孙氏,子二。俊,增生,乡饮介宾,应赠修职郎,字用章,配赵氏(弋公琰女,巳丑进士,南陵知县台宪公妹)继配庞氏,归 二年后亡,氏年甫十九,遗腹子,时舅姑老氏,守正奉养,克尽妇道,抚前妻子及己子如一。子三。乾德(1670-1721)举于乡,载邑志于氏节。同治四年(1865)旌表入祠。 杰,增生,字子雄,配赵氏,姜氏,张氏,子一。
三:我五大伯傅文熙(厦门,已去世)晚年家信中曾提到我家院子二门是一牌楼,上面有一副对联“堂中有客堪栖凤,沼内藏鱼能画龙”,他听老人们讲是傅山给题的。
结论:
1.我盂县傅族估计八百年前与太原傅族同属一支
2.傅山可能到过我家
3.可能傅山真的给我家题过对联
附:傅山介绍(1607~1684)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有强烈的民族思想,明亡后,着朱衣,居土穴,自号朱道人,康熙时曾被强征博学鸿词科,授中书舍人,但他坚辞不就,只得放归,隐居山中,埋头学问。通经史,工诗文,精书法、绘画,亦长于医学。书法擅楷、行、草、篆、隶诸体,初法晋唐,后学赵孟、董其昌,又复学颜真卿及魏晋秦汉诸家。其楷书法体宽博圆转,笔法缓稳沉着;行草纵逸跌宕,宏逸浑脱。论书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画,擅山水,丘壑磊落,少皴擦而多勾勒,画风古拙奇特。傅山先生是源远流长的三晋文脉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是丰富而深厚的晋阳文化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宝藏。傅山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明清之际,他反对奴性,主张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专制,主张人人平等的独特人文精神,成为傅山思想宝库中的亮点,其开拓进取、包容创新、仁爱民本的精神,处处闪现着晋阳文化的特色。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学之道,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通医学,是一位集大成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一座拔地凌空、多姿多彩的奇峰!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