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军博士《见识》,节选《向死而生》片段

来源:《见识》 作者:吴军 发布时间:2019-06-10

我知道这个话题有点儿沉重,因为是关于死亡的,不过这是我在家父过世后一直采用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没有让我的生命缩短,还让我工作和生活得比较有效率。

我在大学时有一位非常幽默的同学,他有一次骗外教说:“秦始皇有一句名言一一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当时听了都哈哈大笑,觉得他真能白话。但是笑过之后我仔细想想,他说得确实没有错,史书中虽然没有记载秦始皇说过这句话,但是秦始皇的行为却非常一致地表明这就是他的想法。这并不是说秦始皇愚昧,因为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在美国,医学院是获得捐赠最多的地方,因为人都怕死。甚至有些富豪死后让人将自己的尸体冻起来,以便现在的绝症将来被攻克了自己还能复活。至于谷歌半人半仙的“科学疯子”库兹韦尔天天吃一把维生素,一定要坚持活到他所谓的人可以永生的年代,更是荒唐。2013年,谷歌成立Calico。当时,大家在私下就聊为什么佩奇会同意投巨资(第一笔投资就有10亿美元)做这件谷歌并不擅长的事情,谷歌全球研发总监兼上海地区负责人郄小虎就说了一句开玩笑的话:“人有了钱,就想长生不老。”果然,那个星期的《时代》周刊就以类似的题目发表封面文章一一《谷歌是否能让人不死》。

今天虽然绝大部分人不想死,但是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人不得不死。一些富豪虽然投入巨资试图找到导致衰老的基因、逆转衰老的趋势,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努力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我曾经专门请教过约輸・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人类长寿公司( Human Longevity)、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人、基因泰克公司,以及 Calico的ー些顶级专家,询问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或者基因修复是否能让人的寿命突破目前的极限(最新时究表明,正常人寿命的极限基本上是115岁)答案都是否定的。用他们的话讲,衰老最后体现在人类身体的全面崩溃,就像一面千疮百孔要倒的墙,即使能修好一两个基因,也不过是堵住了一两个小洞,对那面要倒的墙没有多大帮助。因此,人到了年龄,诸多毛病远不是修复一两个病变基因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库兹韦尔说要坚持到人能够永生的那一天,可能更多是安慰自己罢了。

从哲学的层面讲,死亡其实并不可怕。我最早很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是在父亲病重时,因为第一次感觉到死亡离我非常近。我读了爱因斯坦和他朋友的一段谈话,这位物理学家是一位看穿了时空的智者。他说,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有点儿莫名其妙,我们在“有”的世界,试图理解“无”的问题,按照“有”的逻辑,对“无”产生恐惧。这句话,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不过你会慢慢体会出它的含义。

人如果不想在“有”的世界对“无”的世界产生恐惧,就要采取一些有意义的行动。梁实秋在晚年感叹:“人一出生,死期已定,这是怎样的悲伤,我问天,天不语。”这未免有点儿伤感,对于宿命,我倒是更喜欢周国平的态度:“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到此为止和梁实秋讲得差不多)。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我想,我们的生活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

俗话说,除死无大难。父亲过世后,我对这句话体会非常深。每当遇到困难、挫折和失敗,我就想,没关系,我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一天损失20%的財高,而且一连几个月“跌不休”。周围的人,包括替我们打点财务的专业人土,都急得像热锅上的妈蚁,慌得六神无主,而我照样吃得好、睡得香。我和他们讲,没关系,我们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每天早上醒来时,我看到一丝亮光,就从心里感激一次上苍——我今天还活着。

活着总要做些事情,但是考虑到我们最终还是要死掉的,就应该明白我们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至于做什么事情,我的想法常常和别人不同,我是倒着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或者说向死而生。首先,我并不奢望活得比我父亲长很多,因此我很容易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其次,我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有些事情看似很重要,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站在一生的角度看,放弃了也并无大码。至于什么事情必须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我常常与他人的想法不同。那些要占据我很多时间,但是对社会、对历史并没有什么太多增益的事情,我便舍弃了。一些人间我为什么离开腾讯、离开谷歌,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有各种猜测,其实,那些事情没有我来做,也有别人能做,但是却要占据我的时间。而有些事情,只能我来做,包括将一些知识、一些感悟用通俗的文字写出来。在我的单子上那些属于我的事情,比别人可以取代我的事情重要得多。这个单子上的事情要全做完,可能需要未来生命两倍的时间,我只争朝夕地做尚且来不及,又怎能不推辞掉那些可以由别人来做的事情呢?!

我每次到中国出差办事,总有很多人间我,能否抽出一两个小时聊一聊,或者吃个饭,我通常都会回绝。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不给面子,对此我也懒得解释。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很简单,我的生命真的只有有限的这一点点时间。那些希望我给面子的人,在他们看来那只是花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在我看来,却是被拿走了一部分生命。为了不让夹在中间当传话筒的朋友为难,我立了一个规矩,有事找我可以,我会根据重要性安排,应酬就免了。我想等他们快到生命终点时会明白这一点,并非我不给面子而是生命太宝贵。

生命既然那么可贵,每个人就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长久点,哪怕多一两个小时都是好的。但是,绝大部分人在希望延长那一点点生命时,常常忽略了延长它的代价。绝大部分得了绝症的人为了多活一两周时间,花掉的医药费超过他之前一生医药费的总和。当然,这有时并非病人的意思,而是家属的决定。相比之下美国人对生死看得要透一些,这或许和不少人信奉基督教有关。

美国稍微有点儿财产的人,都会在非常年轻的时候立下生前遗嘱,其中律师都要问一条,如果明知抢救不过来,是否还要抢救。大部分立遗嘱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中国人出于孝道,到这个时期倾家荡产都要延长那一点点生命。美国人虽然不讲究孝道但是出于情感也不能见死不救,除非被救助者在清醒的时候立下遗嘱不需做那种徒劳的努力。基因泰克公司的科学家告诉我,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即使新发明一种特效药对他们的病有效,也不过能延长24个月而已。因此,医学家们普遍的观点是,与其生不如死地多活两个月,不如用这个钱把人生几十年活好。

绝大多数人都过分看重最后的一两周,而忽视前面的几十年。在健康的几十年里,人们浪费掉的时间又何止两周呢?子女们把喝酒聊天刷手机,或者无所事事的时间省下来1%陪父母,多尽孝道的时间就能有几个月之久。父母们把自己忙工作的时间抽出5%陪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无形中多了不知多少。甚至只要每天开车和坐车时想着系安全带,人均寿命就能延长两到三周。因此,珍视生命,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就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一位基督徒和我讲,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老人说,死亡是人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我想在我生命的尽头,我也会对周围的人讲这句话的。的确,没有个体的死亡,就没有整体的发展。凯文・凯利讲,只有一种细胞不死,就是癌细胞,但是整个机体会死掉,然后它也会死掉。如果我们人不死,我们的社会就要死亡,最终每一个个体也难逃死亡的厄运。有生就有死,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道金斯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死亡的必要性。他认为,我们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所有物质(包括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基因为了延续和进化的目的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生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遗传的信息传递下去,再将创造出的信息(知识等)流传下去,我们的生命已经相当完美。

当我们想到生命的意义,站在一生的高度过每一天时,就能活出精彩!

【声明】:LifeAdd生活方式登载该文章目的是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若无意侵犯您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标签: 见识 吴军 向死而生
关联内容

高品质生活资讯平台

『LifeAdd生活方式』是一家引领高端品质生活的互联网平台,聚焦前沿时尚风潮,为高品质人群推送生活资讯和商业信息,链接高端商业与高端人群生态圈。

业务范围

经营规则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平安幸福中心A座7层
82918700@qq.com
微信号:82918700

2013-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lifeadd.cn 版权所有 | 御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0664 | 京ICP备14004911号-7